【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专栏】东北抗联精
时间:2020-05-19
来源:汤原县人民检察院
编辑:刘丽红
录入:杨璐
审核:朱孔林
东北抗联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斗争中表现出来的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赤胆忠心,对敌人深恶痛绝的爱国主义情怀,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优秀精神和团结合作、共同对敌的崇高品格。
即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旗帜下,中朝苏人民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精诚团结,并肩作战,生死相依,抒写了一篇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团结御侮的英雄篇章。东北抗联休戚与共、团结御侮的国际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斗争目标的一致性
1910年日本强行吞并朝鲜,朝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大批朝鲜民众不甘忍受日本法西斯的压迫与奴役,流亡到中国东北。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后,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便成为第二个朝鲜,变成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都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和压迫。这样,东北地区的主要矛盾就由阶级矛盾变为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日本侵略者成为中朝人民的共同敌人。驱逐日本侵略者,争取民族独立和自由,便成为中朝人民共同的斗争目标。在14年艰苦卓绝斗争中,中朝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团结在一起,战斗在一起,最后驱逐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民族独立和解放。
中苏两国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重要同盟国家。在中朝人民与日本法西斯英勇斗争的同时,苏联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给予了有力回击。在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日本制造了“张鼓峰事件”和“诺门罕事件”后,苏联与东北抗日联军更有了一致目的。东北抗联领导人召开的两次伯力会议都有苏方代表参加,帮助东北抗联确定斗争策略,体现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致性。尤其在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的战斗中,中朝反法西斯战士与苏军一道,团结合作,并肩战斗,消灭了大批日伪军,迎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
二、紧密团结的合作性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朝苏人民为了反对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密切配合,共同战斗,休戚与共,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建立了丰功伟业。以金日成、崔庸健、金策等为代表的朝鲜共产主义者,在14年的艰苦斗争中,一直与东北人民并肩战斗。他们勇猛顽强,不畏艰险,功勋卓著,付出了重大牺牲,为抗击日本法西斯立下了不朽功勋,用鲜血凝成了牢不可破的战斗友谊。
东北抗日联军的武装斗争,严重地影响了日本进攻苏联计划,打乱了它的战略布局,极大地牵制了日军北上,使日军对苏战略体系,始终不得进展。对此,苏联顾问承认:“在东北,日军被迫留住大量关东军”。
共产国际也曾指出:“满洲的游击战起了重大作用,致使日本法西斯军阀至今不敢发动反苏的反革命战争”。同时,在东北抗联斗争进入极端艰苦时期,苏军在指导东北抗日斗争、培养抗联干部、提供军事物资等方面也给予了较大支持和帮助。尤其在1940年东北抗日联军与苏军正式建立互相合作关系后,双方联系更加紧密。东北抗日联军进入苏境野营休整,得到苏军的支持和援助,进行了严格正规的军事整训,并不定期派出小部队返回东北进行军事侦察活动,提供有重大军事价值的情报,为反攻东北做了极为重要的准备。最后,东北抗联将士与苏军一道反攻东北,直到日本宣布投降,东北彻底获得解放。